近日,由农民日报社主办的“中国农网”公示了“2024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 ”名单,老河口市春雨苗木果品合作社位列榜单第54位。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位从技术员成长起来的“荆楚工匠”——姚凤君。
技术员走上创业路 农民合作社谱新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姚凤君初中毕业回乡后被安排进一家林场工作。当时,林场种植的60多亩果树正值挂果树龄,但经历几任技术员栽培,一直不结果,林场场长觉得姚凤君有文化,让他当上了技术员。姚凤君很快找到一些林果培育资料,开始学习栽培技术。
一个偶然的机会,姚凤君结识了当地黑虎山水库林果园的一位林果专家。于是,他经常翻山越岭、步行10多公里去“取经”。在专家那里,他找到了果树不结果的原因。最终,8年不结果的苹果树挂了果,产量成倍增加。姚凤君从此名声大振。此后,勤于学习的他不断创新,先后在老河口市成功推广应用了“合理密植”“高接换优”等新技术,使果树产量成倍提高。
2002年5月,姚凤君在老河口市郊承包一处苗木实验基地,从引种培育优良品种下手。经过一年的努力攻关,他的第一个优良品种“西未红”引种成功,迅速在湖北、河南打开了销路,许多果农纷纷引种推广。
为推动当地林果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006年,姚凤君牵头成立了老河口市春雨苗木果品专业合作社,开始带领更多果农们一起增收致富。凭借在果树育种领域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合作社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湖北省农科院、郑州市农科院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果树研究攻关与技术推广支撑体系。历经10多年的努力,合作社先后杂交选育桃、梨新品种新品系30个,同时还开展了李、杏、枣、西瓜的新品种选育。
主育品种创新迭代 特派员有了新称号
2011年,合作社培育的“拳头”产品——“春雨黄桃一号”在西安举办的全国桃评比大赛中惊艳亮相,荣获最高奖——“风味皇后奖”,被专家评委誉为“中国最好吃的桃”。这也是全国桃学研究会设立“风味皇后奖”10年来第一个获奖者。
随后,姚凤君又接连选育出了“春雨黄桃二号”“春雨黄桃三号”等系列品种,分别于2012年、2014年通过湖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在“秦安杯”全国蜜桃大赛中又获得金奖。2019年,在全国桃产业技术交流会暨“瓦房店杯”全国优质桃品鉴会中,“春雨黄桃一号”“春雨黄桃二号”获得三金一银的好成绩。
正因为对农业科技的精钻细研,以及在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的成绩,2012年,姚凤君被评为湖北省级科技特派员。他于2013年、2018年分别当选为湖北省人大代表,2013年襄阳市人民政府颁发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5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12316农技专家;2021年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荆楚工匠”称号。
致富不忘乡邻人 壮大产业勇争先
随着合作社不断壮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如何带领果农们一起增收致富,姚凤君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他先后投资30余万元,添置了摄像机、数码相机、计算机及编辑刻录设备,在合作社所在地投资150万元建成了全市一流的现代化科技培训检测服务大楼,投资60余万元建成200余亩新品种果树引进、试栽、对比示范基地。
同时,逐步完善了合作社、产业基地、村组户相结合的技术传递网络。在实现科技入户“零距离”上坚持现场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骨干培训与果农培训相结合,专家讲座与乡土人才授课相结合。
为帮助果农、苗农解决劳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信息不通、果树品种落后的问题,姚凤君又牵头组建了党员机防队、修剪服务队、嫁接服务队,常年活跃在全市林果种植园田间地头。
为了及时为各地果农解惑,姚凤君还根据地域区分,建立了多个微信群,定期在微信群里通过文字、语音、视频普及科技种植知识,解答果农提出的各种问题。合作社也成为了果农的技术后盾、市场靠山。
农业科技显身手 乡村振兴话前程
姚凤君说,乡村振兴战略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也为农业科技人员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平台。作为一名基层科技工作者,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广大群众“吃上绿色饭,赚上生态钱,人人都致富,个个笑开颜”。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变为提质导向,姚凤君深入到乡镇、村户,沿百里汉江、百里丹渠两大水系打造绿色产业“双百林果带”,在6个乡镇街道、13个村产业扶贫建设果园6500亩,带动250户果农参与。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合作社已拥有湖北省农技专家1名、高级农艺师3名、成员1000余人,生产基地近万亩,辐射全市经济林面积近5万亩,带动全市1600余户果农发展林果产业,3000余人从事果园管理等“产业链”工作,为老河口及周边县市培养输出果树栽培管理技术人才400余人。姚凤君也成为了当地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带头人,为稳定和扩大就近就地就业,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付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