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3年工作情况及2024年工作谋划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6日

一、2023年工作情况

2023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指导下,以“争抢转”的作风和“拼抢实”的状态,推动住建领域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城市畅通工程、城市功能完善工程、生态建设提质工程和城乡住房优化工程,推动城市品质和功能不断提升,促进城乡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为老河口高质量发展贡献住建力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招商“三争”成效凸显。实行全员招商、大员招商,策划亿元以上项目3个,其中策划20亿元项目1个,5亿元项目1个,全年新签约工业项目1个,重大项目推动2次。引进并签约总投资5亿元的上海贽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可带动我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后,第一年应税销售收入可达到1.2亿以上,年缴纳经营性税收500万元以上;第二年应税销售收入可达到2.2亿元以上,年缴纳经营性税收1000万元以上:第三年起每年应税销售收入可达到5亿元以上,年缴纳经营性税收2560万元以上。积极向上对接沟通,获评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治理省级试点城市;完成争资任务10440万元,其中老旧小区改造中央补助资金2190万元、老旧小区中央预算内资金913万元、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中央预算内资金7207万元、省级城乡建设发展引导资金130万元。

(2)城市更新稳步推进。一是完善城市道路循环。基本完成机场路、赞阳路周边路网等15条老城区道路改造和广州路、汉丹东路等9条道路新建工程,正在推进文昌路、老石路、绿园路北延等5条道路建改工程。二是助力城区道路通畅。施划道路两侧及“空白地”停车位1300多个,配套各类停车标识300余个,设置20条“严管街”标志牌100个,完成56条道路路名牌补装工作。三是大力开展市政修补。结合创文工作,累计完成各类排水疏通151419米,维修更换各类井1351座;维修路面46094.67平方米,维修人行道21844.96平方米。四是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对太平街周边老建筑进行全面普查,新排查并初步认定历史建筑9处,正在积极推进测绘建档工作。

(3)助推美丽滨江建设。住建史上首次开展城市设计工作,聘请国内一流设计团队(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对滨江地区进行整体规划、节点设计,以滨江地区撬动城市腹地发展,助推城市整体功能提升、活力增强、空间优化;基本完成新地标(翔鹤楼)建设,完成万福街滨江微地形整理,正在推进滨江景观带(万福街至李家沟)建设和大明渠景观带建设,沿江三大品质楼盘(御璟天下、外滩云玺和滨江华府)陆续交付,美丽滨江品质不断提升。

(4)强力推进环保工作。不断完善城市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城南污水处理厂(土建规模4万吨/天、设备规模2万吨/天)通过验收,完成10余公里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强化运维监管,完善乡镇管网2140米,1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设施整体运行稳定,污水处理量较2022年提高14%,出水达标率稳定提升至97.20%。持续抓好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大明渠整治工作通过省级验收,龙虎沟截污工程正在收尾,护城河整治正在积极推进。目前已完成23个汉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年底前完成31个排污口整治任务;积极推进排水管网错接混接改造,完成50个点位改造,基本解决循环园区污水经沟渠直排汉江问题。建设城北污水预处理厂、循环经济产业园污水提升泵站和铁锁堰污水提升泵站3个项目,污水收集输送总能力达13万吨/日,已全部完工投入运行;严格落实建设工程“八个100%”要求,工地裸土覆盖等扬尘治理措施高效落实,不间断推进城南包保区内洒水喷雾,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初步显现。

(5)公用事业水平显著提升。一是保障供水安全稳定。更新改造老旧管网15公里,供水覆盖率100%;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水质综合合格率、设备完好率、生产安全率均达到99%以上;推进城市供水向王甫洲等农村区域延伸,让7000户镇村居民吃上了汉江水。二是推进燃气下乡。全市256个村(社区)燃气主管道已覆盖173个,覆盖率67.58%,力争年底农村燃气管道覆盖率达到70%。三是保障城市照明。为赞阳路2号家属院安装了2盏60瓦新型LED路、架设线缆60余米;拦马河社区9组安装24基路灯,敷设电缆300余米;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统一更换化工路老旧灯30多盏;完成了学府路、火车站、中山公园等部分路口路灯补装,保证了路口晚上行人安全;正在加快推进循环园4条道路亮化更新改造,目前,已完成1条路改造并亮灯,为优化园区营商环境,支持园区企业发展,方便周边群众晚上出行作出了住建贡献。全市维修路灯设施400多处,城市路灯安装率达到100%,亮灯率达到98%。

(6)住房保障稳妥有序。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就地城镇化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已由两办正式印发,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此项工作落地见效,经分管市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多次研究,并和开发企业充分沟通,拟采取政企合作、调整标准、先缴后返的原则,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持续推进就地城镇化工作。一是调整奖补标准;二是调整奖补方式;三是对于重点产业中的重点企业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支持。入市交易912套商住房,未出现烂尾楼等负面清单情况;公开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90套(其中乡村周转保租房145套),满足新市民、青年人、乡村教师及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的住房需求,已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分配入住474套;完成航空路110号原林业局家属院、柠檬酸家属楼(友谊路7号)、先河小区、饮食服务公司、原东启街社区院等50个老旧小区施工任务,普通群众人居面貌不断改善。

(7)助推美丽村镇建设。全市3个乡镇摘得4个省级示范荣誉,仙人渡镇入选美丽城镇示范乡镇项目、竹林桥镇大堰村入选乡村环境微改造共建示范项目、竹林桥镇孟湾村入选村庄环境整治项目、袁冲乡入选小城镇环境整治项目。积极指导推进农村建房图集使用,广泛宣传农房建设标准图集和方案,标准图集和方案使用率达到75%;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全年任务计划数77户,目前已经完工48户,剩余部分将于11月全部完工。

二、2024年工作谋划

(一)基本完成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巩固大明渠治理成效,完成黑臭水体治理长治久清目标;完成龙虎沟、护城河截污工程,渠道全面清淤,推进生态补水工程,基本实现黑臭水体治理初见成效目标。

(二)积极推进“两改”工作。完成50个老旧小区和25条背街小巷改造任务。

(三)畅通城区“微循环”。打通天宝路、光明路2条断头路;完成文昌路(花园路至天河路)改造,启动北京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推进重阳路(梨花大道至松鹤路)、德邻路(天河路至广州路)、德邻路(重阳路北至襄阳路)、浦宁门路(天河路至汉口路)4条道路新建工程;结合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通过连片改造,连通城市巷道,提升城市交通“微循环”水平。

(四)持续推进“美丽滨江”建设。在滨江地区城市设计的指引下,完成翔鹤楼地标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滨江绿化带(万福街至李家沟)建设;推进太平街区微改造、码头公园提升改造等工程,不断提升“美丽滨江”品质。

(五)推进高新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成汉丹东路(襄阳路至乾德路)建设,推进李楼东路、亢营大道、物流北路(光化大道至李纪路)、李纪路北延4条道路工程,完善高新区路网交通;完成循环经济产业园及光化大道周边园区排水管网问题整改,建成循环园化工企业“一企一管”建设,完成科技产业园排水管网错接混接改造。

(六)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水平。城南污水处理厂计划试运行;完成20公里以上雨污分流建改工程,完成中心城区已排查出100余处排水管网错接混接问题整改;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深入实施排水许可制度,从根本上杜绝新增排水错混接问题,污水收集率和进水浓度均有明显提升。1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行,完成管网错混接排查和整治工作,出水合格率达到97.20%以上,镇区接户率达92.03%以上。

(七)推进城市“智慧化”韧性城市建设。协助完成50个智慧小区建设,完成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工作,推进排水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内涝监测系统建设;推进交通安全、供水、排水、路灯、通讯等设施“多杆合一”,推行5G通信共建共享,稳步推进城区架空线缆入地,减少城市杆线和箱式设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达标。